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 >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

时间:2024-04-12 20:04:42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在教育这件事情上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早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不同的早教有不同的意义,那么以下分享家有男孩必看早教。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1

位母亲这样描述丈夫与儿子的关系:有时,我觉得丈夫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像一个谜,他们总是扭在一起打打闹闹、你追我赶、互相挠痒痒。他们之间打闹的性质与我和儿子之间完全不同。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语言。

例如,当丈夫与儿子打闹之后,他们会一同躺在床上,摸摸对方的肚子,然后安静地休息一会儿。但一旦他们其中一个人有了小动作,另外一个人就会马上进入警觉状态,就好像他们心有灵犀一般。

母爱给男孩满足感父爱给男孩方向感

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父与子之间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与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每个男孩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爱,但父爱与母爱完全不同。母爱细腻、温柔,在母爱中,男孩能得到满足感;而父爱博大、粗犷,在父爱中,男孩能找到方向感。

如果一个小男孩长时间接触不到父亲,或者感受不到父爱,他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会迷失方向。

例如,长期接触不到父亲的男孩会产生女性化倾向。另外,在长期感受不到父爱的情况下,很多小男孩为了使自己有机会与父亲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常常会用一些坏行为,如撒谎、偷盗、打架等,来吸引父亲的眼球。当然,还有很多小男孩不惜伤害自己,以赢得父亲的关注。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儿子。

父亲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就常常在无意识中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一位幼儿园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当我把孩子们的餐具都洗好时,一个小男孩正好在我身边。我请他帮我整理餐具,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小家伙的严词拒绝。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我不能帮你做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从来都不做这些事情。”

看,这就是父亲的作用。一个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男孩,就已经在主动模仿父亲的行为,他不自觉地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么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

不同年龄段男孩的父亲应树立不同的榜样形象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1、面对幼儿期的男孩,帮他们完成对母亲的依恋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母亲的爱让我们迷恋,但母亲过度的爱却会使一个男孩长不大,使他永远停留在小男孩的状态。

的确,有很多这样的小男孩,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不肯去幼儿园或学校。

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很难融入集体。而且,不管是与人相处还是做其他事情,常常会被强大的自卑心理包围。

事实上,这些男孩长大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没有很好地完成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造成的。

幼儿期,男孩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完成对母亲的亲密分离。即让他们从对妈妈一个人的依恋中走出来,开始接纳爸爸和其他人。这一时期,爸爸的任务是巨大的,需要爸爸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男孩,鼓励他与自己沟通。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讲,父亲的关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一位成年男性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的父亲将近70岁了,一次,我们一起翻那些老照片。忽然,翻到了我3岁时的那张照片,父亲抱着我把我举过了头顶,我脸上的笑容很灿烂,也很自豪。

我把这张照片放入我的钱夹内。之后,父亲第一次跟我谈起了他与他的父亲之间的关系:“我的父亲从来没有抱过我,我甚至都没有在他的腿上坐过……”说到这里,父亲已经是泪流满面了。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即使现在父亲即将70岁了,但他仍对小时候父亲没有抱过他而感到遗憾。

那么,父亲应该如何向儿子表达关爱之情呢?还是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声吧:

“我喜欢爸爸带我出门,这样我会因为爸爸在身边而感到很自豪!”

“我喜欢坐在爸爸的腿上,让他不停地颤我,有他那大大的手掌扶着我,我一点也不害怕。”

“我喜欢爸爸把我举过头顶,这样我能感觉到爸爸的力量,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力大无比的神仙。”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让儿子成功地摆脱对母亲的依恋也不难,当然,这主要需要爸爸的配合。其实,爸爸需要做的也很简单:在显示自己男性力量的同时,对儿子多些关注和细心的爱护就可以了。

面对儿童期的男孩,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一位幽默的父亲曾这样说:“要想与儿子很好地相处,一定要学会摔跤!”

这位父亲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男孩喜欢父亲与自己打成一片。其实,这也正是很多心理学家都在研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父亲和儿子在一起总喜欢打打闹闹,甚至是打成一团呢?

心理学家表示,男孩在与父亲的打闹中所学到的.东西,对他们以后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与爸爸的打闹中,爸爸能让他们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

一位父亲说:儿子4岁时,我喜欢给他挠痒痒,他也喜欢我这样做,每当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我们父子俩就会围着整个房间跑来跑去。但有一次,我看儿子躺在床上,便过去给他挠痒痒。那天儿子也许不高兴,他没有像平时那样“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脚。

我被儿子的反应惊呆了,但我并没有冲他发脾气或指责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受了伤会痛,爸爸受了伤也会痛,如果爸爸受了伤,那以后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则,例如,不允许使劲踢别人、打别人,或是抓别人!你能遵守这样的规则吗?”

儿子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看到他在点头。

其实,父亲与男孩相处的过程,就是向他们传输各种基础规则的过程。受体内睾丸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男孩都可以被称为“破坏大王”、“带有攻击性的机器”。

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听之任之,任其发展,那男孩真的会变成人见人怕的破坏性“机器”。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进行强行压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逐渐泯灭。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规则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在这一过程中,男孩学到的不仅仅是生活技巧,还有自控力,他们开始学习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面对青春期的男孩,让他们感觉到道德约束的力量

大家都说青春期的男孩容易变“坏”,有心理学家表示,青春期的男孩是否会变“坏”,与他们是否与父亲在一起有很大的关系。

一位心理学家曾在一所中学里进行了调查。他发现这些初中的男孩子都是以“群”而居的。一般情况下,爱学习的男孩们总会在一起玩儿,而那些爱打架、调皮的男孩总在一起。

心理学家想深入了解这个现象,便问那些爱学习的男孩:“你为什么不喜欢跟他们一起玩?”“因为我跟他们不是一路人。我们都是有父亲的人,他们要么没父亲,要么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所以,他们总会干坏事。”

孩子们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人类行为学研究表明,劳改所里80%的“少年犯”都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他们要么没有父亲,要么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要么就经常得不到父亲的关注。

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男孩来讲,父亲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他在时刻束缚着儿子的行为。

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这时候,父亲最需要做的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在尊重女性方面,男孩需要父亲给他们做出榜样。

当然,要想让青春期的男孩认同家长的教育,父亲必须要和母亲达成统一战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的态度一定要真诚。如果父亲并不想帮助妻子,而是逢场作戏式,那男孩就会越来越不尊重母亲,甚至还会越来越多地向母亲的权力发出挑战。

其实,当男孩进入了青春期,不是母亲的力量变弱了,而是男孩的“翅膀”变硬了。这时候,他们需要父亲给他们约束的力量,并为他们指引方向,所以,在这一阶段,男孩是否会变“坏”,大部分原因取决于父亲。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2

大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性别教育遵循着“男孩要有男孩样”“女孩要有女孩样”的原则。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男孩是勇敢的、坚强的、有竞争能力的、果断的、有控制力的;理想的女孩则是文静的、纯洁的、漂亮的、温柔的、顺从的。

不可否认,男孩与女孩相比,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男孩关注某一物体的时间比女孩短,但态度更为积极。

男孩从很小开始就不大在意别人的声音,不管是谁,他们就是不听别人的话。

男孩生来就喜欢挑衅和冒险,好胜心更强。

男孩从小就急躁易怒。

男孩感到压力、要求独立的时间更早。 ……

这种差异要求家长因材施教,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

但现代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趋向缩小和接近。因此没必要完全把沉着、理智、勇敢、温柔等这些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且本该为人类两性所共有的美好品质贴上性别的标签。

所以,家长应学会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不要嘲笑男孩子哭鼻子,不要嘲笑女孩子风风火火。只要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值得肯定的品质,都要加以鼓励,鼓励女孩坚强勇敢又耐心细致,教育男孩要果断机智又温柔体贴,使其人格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针对男孩教育,本书为家长们提出了培养杰出男孩的四个方向:

方向一 不要害怕男孩的调皮捣蛋,给他定的规矩越少越好

男孩一般都很调皮捣蛋。父母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父母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的行为。

特别是中国父母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在父母管教过严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孩,往往性格懦弱、没有主见、遇事慌张。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能力,只知道被动地去生活。如此一来,父母成了鸟笼,而孩子却成了笼子里的鸟儿。

其实,父母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攀爬、探索、尝试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爸爸妈妈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给予男孩适当的鼓励,让他们打破常规,自己去发现,去创造。

方向二 男孩要“穷”着养,不要让他生活在“温室”里

要把男孩培养成坚强的男子汉,一个重要的观念是“男孩要穷着养”。作为父母一定要清楚,现在儿子受“苦”,长大后才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们这里所说的“穷”养男孩,并非是要男孩吃糠咽菜,忆苦思甜,让男孩承受不必要的非人折磨和痛苦,而是让父母减少对男孩的娇生惯养、包办代替,让男孩从小多一些经历、多一些锻炼,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性格。概括起来,“穷”养男孩我们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第一,让男孩过点“苦日子”。优裕的物质生活和给孩子大量的金钱,是葬送孩子的第一杀手。家长们可以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环境,但绝不能给他们太过奢侈的物质享受。要不然,就把钱存起来,等儿子长大,有了正常的金钱观后再给他也不迟。

第二,让男孩体验挫折感。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里怕疼的爱子观,会促使男孩意志不坚强,心理承受力差,稍遇不顺心或挫折就走极端。做为父母,就必须让儿子遭遇“挫折”,鼓励其克服并战胜它。

第三,让男孩学会独立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万事包办”,这是育人大忌。很多大学生不会做饭、不会洗衣、不会叠被,这简直不可思议。这样的男人能接受社会的各种挑战吗?能有创造力吗?所以,父母要从男孩的童年起,就教会他独立承担力所能及的事。

《家有男孩必看早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